在现代制造业中,冲压工艺作为金属成型的重要手段之一,广泛应用于汽车、家电、五金等多个领域。而气动冲床,凭借其高效、节能、响应速度快等优势,成为众多企业生产线上不可或缺的设备。然而,随着二手气动冲床市场的不断壮大,越来越多中小企业出于成本考虑选择购置二手设备,这在提升生产效率的同时,也带来了不容忽视的安全隐患。如何确保这些设备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,已成为企业管理者和技术人员必须面对的问题。
二手气动冲床虽然经过翻新或检修,但其核心部件如气缸、离合器、制动系统、控制系统等仍可能存在老化或磨损情况。若操作人员缺乏系统的培训或对设备性能了解不足,极易引发机械伤害、夹手事故甚至更严重的安全事故。因此,制定并严格执行一套科学、规范的设备安全操作规程,不仅是保障员工生命安全的基础,更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条件。
在实际操作前,所有上岗人员必须接受全面的安全培训,内容涵盖设备结构原理、气动系统工作流程、紧急停机装置位置与使用方法、常见故障识别及应急处理措施等。培训应结合理论讲解与实操演练,确保每位操作员都能熟练掌握设备运行规律和潜在风险点。此外,企业应建立持证上岗制度,未经考核合格者不得独立操作设备,从源头上杜绝因操作不当引发的事故。
每日开机前的例行检查是保障设备安全运行的关键环节。操作人员需对气源压力是否稳定、管路有无漏气、电磁阀动作是否灵敏、滑块导轨润滑是否充分、模具安装是否牢固等项目逐一确认。特别要注意的是,二手设备往往存在零部件更换不统一的情况,某些非原厂配件可能在精度或强度上存在差异,必须重点排查。一旦发现异常,应立即停机报修,严禁带病运行。
在正式作业过程中,必须严格遵守“一人一机”原则,禁止多人同时操作同一台冲床。操作时应使用双手按钮启动装置,确保操作者双手远离危险区域后设备才能启动。对于高频率、连续冲压任务,建议加装光电保护装置或红外感应光幕,当人体或异物进入冲压区域时,系统可自动切断气源并停止滑块运动。这类防护装置虽在部分二手设备上未标配,但企业应视生产环境主动加装,以提升本质安全水平。
模具更换是气动冲床操作中的高风险环节。许多事故发生在换模过程中,因未切断气源或未锁定滑块导致意外下落。正确的做法是:先关闭总气阀,释放系统残余压力,再将滑块手动调整至下死点,并插入安全销进行机械锁定。更换过程中严禁任何人触碰启动按钮或靠近工作台面。新模具安装完毕后,还需进行空载试运行,观察行程是否平稳、上下模对位是否准确,确认无误后方可投入生产。
设备运行期间,操作人员应保持高度专注,不得擅自离开岗位或与他人闲谈。严禁佩戴手套、围巾、长发未束等易被卷入的衣物饰品进行作业。送料、取件应使用专用夹具或机械手,杜绝徒手伸入模口区域。若需临时调整参数或清理废料,必须执行“断电、断气、挂牌、上锁”的LOTO(Lockout-Tagout)程序,确保能量源完全隔离。
企业还应建立定期维护保养制度,由专业技术人员按月、季度、年度对设备进行全面检测。重点检查离合器与制动器的配合间隙、曲轴轴承磨损程度、气动元件密封性以及电气线路老化情况。对于使用年限较长的二手设备,建议每半年进行一次第三方安全评估,出具检测报告并留存档案。通过预防性维护,可有效延长设备寿命,降低突发故障率。
安全管理不仅依赖制度,更需要文化的支撑。企业应营造“人人讲安全、事事重规范”的氛围,设立安全隐患举报机制,鼓励员工主动发现并上报潜在风险。定期组织应急演练,模拟设备失控、人员受伤等场景,提升团队协同处置能力。同时,在车间醒目位置张贴操作流程图、警示标识和应急联系方式,让安全意识深入人心。
值得一提的是,部分二手气动冲床供应商已开始提供“设备+服务”一体化解决方案,包括免费安装调试、操作培训、年度巡检等增值服务。企业在采购时应优先选择具备完善售后体系的正规公司,避免因后续支持缺失导致管理脱节。同时,要求供应商提供设备历史维修记录和关键部件更换清单,有助于全面评估设备健康状况。
安全生产没有终点,尤其在使用二手设备的环境下,更需以严谨的态度对待每一个细节。每一次规范的操作、每一项细致的检查、每一份责任的落实,都是对企业资产和员工生命的尊重。唯有将安全理念融入日常管理的血脉之中,才能真正实现高效生产与风险防控的平衡,让老旧设备焕发新生,为企业创造持久价值。